风流从未远去——《风流去》读书笔记 -尊龙凯时手机版

温暖的读书时光
2023 第2期 二维码
03

风流从未远去——《风流去》读书笔记

作者:郑州外国语学校学生 苌佳睿

从何处吹来的风,又将流向何方;是风光已去,还是斯人长存。

风流开始的地方,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思贝尔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首次提出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的中低纬地区,人类文明生发出“终极关怀式”的震撼性觉醒。千年后的拉斐尔撩起额前的鬈发,在梵蒂冈的教堂中描摹出地中海东部的盛行西风——《雅典学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乘风而来。西南季风带来古印度的释迦牟尼——黑塞别有深意的称呼他“乔达摩”和“悉达多”。若是把目光投向东南与西北季风管辖的古代中国,便能发现孔子、老子的身影——远古季风氤氲着的风流。《风流去》,便从春秋的季风中起柷,在魏晋南北朝的如晦风雨中收敔。春秋与南北朝都是中华文化在混乱政治背景下大放异彩的交融群起时期,一始一终,可谓精妙。

看书嘛,姑且先看看吧。书是找语文老师借的,半旧不新,满页的烟火人气。不经意的浅笔圈画,备课间的闲散批注,或与自己的想法同频,或是倏的点出火花,连叹妙哉。翻页间还会飘落泛黄的花瓣——满布的褶缝间潜滋暗长的是生机,大概是因为夹在书里,便永远不会老去,更何况又日日吹着带字的风呢。

读书啊,那就深读读吧。有人评鲍鹏山的文章“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其字里行间着实有厚重的史料支撑,但明显更有主观情感褒贬的饱和。也正因为此情感的丰富,远古的风流才能走出故纸堆,可敬可畏固然不少,更多的是可爱。宛如邻家。光头赤脚黧黑面的是墨子,腰佩短剑,独行;大癖大疵天真气的是孟子,一言不合拍案起,大骂无君无父;有古怪表情、头也不回地曳尾涂中的是孟子,在孤独的夜将月亮孤独的挂在树上。我着实是花心的人,“见一个爱一个”,从墨子屈原到嵇康谢公,早已沉溺多少次,“不可说也”了。伤其事,感其节,爱其人,叹其时。《风流去》在以纵向史轴串联行文人物的同时,为每一位人物创造了详尽的时代横截面。我总爱梳理比较,同一时代的不同人物,为什么孟子尚仁,荀子尚礼,百家以何为出发点争鸣?不同时代的类似人物,或许哀及心死却向隅而笑是古代文人的通性?还是“毁灭有价值”的悲剧性结局?

研书呢,最后再想想吧。鲍鹏山的文章特点,我认为,一在史料的剪裁,二在语言的控制。关于史料,首先采用双重演绎——我认为,即援引原文的基础上加以主观情感及补充背景进行再次解读。既弥补了文言文晦涩造成的阅读畏难,文白比照和解读亦可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其次,将文人关于一话题一观点的不同文章归类,或是将不同后人对某一主人公的统一特质的评价相对比,纵横交错,使认知立体且丰富。关于语言,鲍鹏山极擅比喻,黑暗王国里做残烛的是孔子,孤独看守心灵月亮的是一棵庄子树,仲尼弟子闪着昨夜星辰的微芒,将双刃剑折断就筑成韩非。他将先贤其人其事其品其能具象化,可知可感,色彩斑斓。

回到文章开头。风丛远古吹来,浸润现在与将来。风将一直吹,先贤也总会在。毕竟,我们口中传诵的是风流,我们也都是追风者和追光人,无论风是来自过去,还是吹向未来。只是追,就很好。

网站地图